top of page
搜尋

实验室成员吴丽萍、金文啸荣获中国心理学会2023年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学术大会优秀学生论文奖

已更新:2023年7月13日

2023年7月8日至9日,由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共同主办的中国心理学会2023年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学术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召开。实验室负责人唐苏勤博士指导实验室成员吴丽萍撰写的《疫情丧亲者的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双过程应对和关系冲突的作用》、指导金文啸撰写的《中国延长哀伤个体网络化干预的可行性研究》在大会中荣获“优秀学生论文奖”。


ree

ree

《疫情丧亲者的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双过程应对和关系冲突的作用》这一研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了 408 名疫情丧亲者的心理弹性、双过程应对、关系冲突、哀伤、创伤后应激、焦虑、抑郁和创伤后成长。结果表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个体在丧亲后面临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越低、反之从逆境中获得创伤后成长的可能性越高,心理弹性是疫情丧亲者应对焦虑和抑郁的保护因素和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因素。研究还发现,疫情丧亲者的双过程应对可以中介其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以及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关系。此外,关系冲突调节了双过程应对和焦虑、抑郁和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强调,临床工作者在服务疫情丧亲者时可根据其心理弹性水平与应对方式调整服务着力点,并着重关注与逝者存在关系冲突的疫情丧亲者。


ree

《中国延长哀伤个体网络化干预的可行性研究》这一研究通过网络招募延长哀伤个体 44 名,邀请其试用基于双过程模型开发的“哀伤疗愈”微信小程序,进行为期 6 周的网络化干预,并填写使用体验问卷、接受使用体验访谈,以评估干预方案和干预形式的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结果表明,参与者对该研究的干预形式、内容及干预方案的可接受性较高。微信小程序的干预形式和基于双过程模型设计的网络化干预方案在中国延长哀伤个体中有较好的可接受性和可行性,可进一步实施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干预方案的有效性。


ree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