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团队参加第十三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
- Grief and Healing Lab
- 2024年10月2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第十三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于10月19日至20日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面向未来,放眼全球的华人心理学”,涵盖心理学领域的挑战与机遇、发展与创新等多个议题,旨在促进全球心理学家之间的交流,推动和提升华人心理学的研究和影响力,吸引了1032位来自全球的心理学学者参会。
实验室负责人唐苏勤副教授与实验室成员陈思颖、张心兰、陈朝霞、毛子幸、曾诗蕾、曾欣、魏小淇受邀参会。

唐苏勤副教授于10月19日下午四点至六点的“心理健康干预研究”平行论坛中以“家庭视角哀伤干预的个案研究”为题展开了报告。丧亲作为人生中重大的创伤事件之一,可能会导致个体出现延长哀伤、抑郁、焦虑等症状。然而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和双过程模型理论,丧亲不仅是个人的事务,也是整个家庭的事务。在报告中,唐苏勤副教授从家庭视角出发,着重分享了家庭视角丧亲干预方案的制定和两个丧亲个案咨询的过程及结果评估,强调了家庭在丧亲适应的作用,对家庭功能进行评估、讨论与干预有利于促进个体的丧亲适应。


该平行论坛由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王雨吟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王青副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余萌副教授、深圳大学心理学院迟新丽副教授、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池培莲副教授也参与了本场论坛。报告者们聚焦于心理健康干预展开了汇报:王青副教授以“Does mindfulness matt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 strengths?A RCT study ”为题进行报告;余萌副教授汇报了“社交焦虑青少年CBT预防性干预的‘三级护航’体系及实证研究”;迟新丽副教授汇报了“运动与正念的身心互益:联合干预对高校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研究”;池培莲副教授则介绍了“Effects of self-compassion on 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under interpersonal stress”。汇报结束后,在场听众就该场平行论坛的议题积极进行提问并引发了热烈的探讨,各汇报者之间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实验室成员积极参与了各场汇报,了解当前心理学前沿研究现状,收获颇丰。借此机会,我们也参观了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校园建筑以红墙绿瓦为主色调,布局宏大,延续了中大老校区书院建筑的传统风格,让人感受到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其中图书馆顺山而建,室内中庭层层而上,汇聚于顶部天光,庄严而肃穆,令人印象深刻。傍晚时分天边被晚霞填满了色彩,我们也及时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一美好的时刻。


留言